南昌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从八大方面明确24项重点任务

    发表时间:2024-04-18
日前,《南昌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》印发。我市提出,到2025年,全市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,南昌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,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、满意度明显增强,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,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显著。
——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增强。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总体稳定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%以上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%,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9,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。
——产品、工程、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。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、食品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,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%以上,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%,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。
——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。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40项以上,国家地理标志、集体商标达到18个,绿色、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总数达到670个以上,新增中国质量奖(提名奖)1个,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达100%,争创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。
——质量基础设施和质量治理更加现代高效。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平台(NQI赣质通)作用,入驻服务机构300家以上。依托数字化智慧监管系统,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,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。
到2035年,质量强市建设卓有成效,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,质量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企业质量品牌实力达到更高水平。
壮大8个质量卓越产业集群
《方案》从探索质量效益型发展新路径、打造产业发展质量新引擎、培育产品质量新优势、铸就工程质量新品质、提升服务质量新高度、激发企业质量发展新活力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新效能、建立现代化质量治理新模式八大方面明确24项重点任务。
《方案》提出,实施市级重大科技项目,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。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、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扶持工程,培育市场化、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,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,激发质量创新活力。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,制修订一批绿色食品相关地方标准,加快绿色农产品原料产地和产品的认证,新增一批原料标准化基地,打造一批南昌绿色有机农产品,增加高质量绿色产品市场供给。
我市将着力构建布局优化、结构合理、链条完善、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,壮大VR、光电及通信、航空装备、汽车、新型储能、铝型材、医疗器械、针纺8个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,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同时,深入实施“十百千质量提升工程”,按照“一地一产业、一年一行业”工作思路,推动10个重点区域质量提升,培育100家质量提升示范企业,建立1000人的质量服务专家队伍。
支持汽车企业开发中高端轿车
我市支持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中高端轿车等乘用车,加快商用车车型迭代升级,引导专用车向“专精特新”方向发展,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质量需求。支持电子信息、航空、汽车及装备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,开展质量对比、质量攻关、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行动,培育一批“人无我有”的高科技产品,壮大一批“人有我优”的高附加值产品,提升工业品质量整体水平。同时加快转变建造方式,大力推行绿色建造、装配式建造,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,提升建筑工程品质,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县和骨干企业。
我市围绕“一中心四园区”发展格局,将红谷滩区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,分区域推进产业金融、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四个创新示范园建设,推进金融业服务质量升级。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,完善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救援等旅游配套服务标准化功能,提升重点景区品质与档次。加快构建“4+2+2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格局,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,建立新型社区“智慧健康驿站”,满足市民家门口健康服务需求。
梯次推进有条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
我市依托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,大力开展计量、标准、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创新,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建设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。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合理布局,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、协调机制,助力企业做好专利挖掘、专利培育、专利运营等工作,促进企业做大做强。
同时,加快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,对全市规上企业和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指导,梯次推进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。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,培育一批市场需求大、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品牌。支持老字号与文化创意等时尚元素结合,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。依托我省“赣药”“赣械”品牌建设工程,创立一批新兴医药品牌。
在此基础上,落实和完善质量奖励措施,对获得中国质量奖(提名奖)、江西省井冈质量奖、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的组织,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。健全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和“互联网+监管”为基本手段、以重点监管为补充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。(洪观新闻记者 蔡欢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jx.ifeng.com

 友情链接
地 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智华科技楼C区四楼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15 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 管理
邮 编:330031 电 话:0791-83968323 传真:0791-83968322 邮箱:jxfzck@ncu.edu.cn